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  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机构设置 民意沟通 法治中国行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

 

【法官手记】实地调解融积怨 礼让重拾邻里情
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3:57:17



真正的案结事了

不只是一纸法律文书

而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

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

司法的温暖与公正

………

刚刚结束一场庭审,张琳法官回到办公室,椅子还没坐热,电话铃声就急促地响起。

电话那头,社区工作人员的声音急切:“张法官,我们社区两户邻居,因为房后小院子的使用权闹起来了,开始了篱笆与砖墙的拉锯战。社区几次调解都没有效果,眼看就要堵死最后一点和气了!”

张法官缓声道:“你先别急,缓口气儿,把具体情况跟我说说,咱们约个时间……”


邻里纠纷怒递诉状 陈年积怨能否破冰


第二天九点,法官张琳如约走进社区办公室。小小的空间里,心存芥蒂的两家人正僵持着,看到法官到来,双方都有些抵触情绪。为了缓和气氛,张法官先是耐心地当起了听众,又适时插入话题,引导双方吐露心声。法官的真诚和耐心,缓解了剑拔弩张的气氛,也让两家人找到了倾诉对象,将这些年积压的委屈、藏在心底的怨怼,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。


 


鲍大嫂家与王大哥家比邻而居,两家后门不过短短十米的距离,却成了邻里关系渐行渐远的“天堑”。

鲍大嫂家在西,后门面南;王大哥家在东,后门朝西。一开始,鲍大嫂用篱笆将门外西侧围作菜园,王大哥夫妇视其为出行障碍,找到了社区。在社区的介入下,篱笆被拆除了,但不甘心的鲍大嫂又倔强地复起篱笆,如此反复几次,“篱笆攻防”不仅导致两家人关系破裂,更是打起了官司。

王大哥夫妇愤懑之下,索性将砖石堆叠在自家门前,日常出入都从鲍大嫂家门前绕行。这一举动惹恼了鲍大嫂,她也寸土不让,搬来旧沙发占据门前空地,仅留下容身小径以供通行。至此,王家的车辙也休想越界一步。

就这样,你堵我,我堵你,两家闹得不可开交,社区工作人员屡次劝解也没能解决问题,邻里关系如同打了死结的绳,越扯越紧。

鲍大嫂诉说着被拆的篱笆,声音里带着不甘;王大哥夫妇念叨着被挡的路,语气里满是愤懑。等两家人情绪逐渐平复,张法官才轻声提议:“不如咱们去现场看看?有些话,在家门口说,或许更透亮。”


 


耐心倾听厘清症结 情法交融化解干戈

一行人来到屋后,十米空地就在眼前。鲍家门前的沙发歪歪扭扭,王家堆的砖头还没挪走,那片曾被篱笆圈过的菜地,依稀还能看见菜根的痕迹。

张法官看着眼前乱糟糟的路,语气温和却有分量: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,你们两家相距不过十米,本是一场缘分,怎就成了心结?你们听过‘六尺巷’的故事吗,‘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’,古人尚且懂这个道理,咱们住在对门,抬头不见低头见,何必让这点事堵了心?”


 


经过法官和社区的共同调解,两家人终于冷静下来,不再是宣泄情绪的争吵,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。

鲍大嫂沉默片刻,轻声道:“那沙发,我搬走。”王大哥也点头:“那我们把砖头都清理了。”言罢,两家老少齐动手,砖石被搬离,沙发挪至角落,十米通道豁然开朗,斑白鬓角沁出细汗,亦蒸腾出久违的和解气息。

多年的积怨,在实地调解的坦诚里化解了,看着恢复整洁的路,法官倍感欣慰。阳光穿过砖房的檐角,落在清理干净的空地上,也落在两家人舒展的眉头。这场调解不仅解开了两家人的心结,更把“谦和”二字,悄悄融入了社区的肌理。这便是基层治理最深的温度,法官从“坐堂问案”变为“主动巡诊”,让礼让的风,吹进寻常巷陌、吹进老百姓家门,让每一起“小案”都成为丈量司法温度的标尺。


END

来源丨立案庭 张琳

一审丨周 姗

编审丨李新茹

三审丨吴 涛
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